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团举办北京冬奥会一周年专场报告会******
中新网北京2月4日电 (记者 陈杭)2月3日,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团来到延庆赛区,在中关村(延庆)体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举办北京冬奥会一周年专场宣讲会。8位冬奥精神宣讲员从不同角度深情讲述筹办举办期间精彩非凡的冬奥故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取得的历史性成绩以及在场馆建设、城市交通、经济发展、冬季运动参与普及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此次活动由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共同主办,延庆区委宣传部承办。北京冬奥会后,为讲述冬奥筹办举办过程中台前幕后的感人故事,展示广大冬奥组织者、建设者“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联合组建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团,切实将北京冬奥会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延续后冬奥时代的冰雪热情,让更多的奥运遗产、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中。
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员当中有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任子威、花样滑冰双人滑冠军隋文静/韩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齐广璞、残奥越野滑雪冠军杨洪琼,还有北京冬奥会滑雪救援队医生、制冰师、城市规划师、奥林匹克文化推广者、5G技术智慧办奥亲历者、双奥记者、志愿者、裁判、冬奥组委留守工作人员和普通市民。他们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和各大网络直播间,通过亲历亲闻的故事,宣讲北京冬奥精神,回顾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不平凡岁月。
据悉,北京冬奥精神宣讲团成员大部分来自北京冬奥宣讲团,在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已经宣讲了五年。宣讲员中,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只有8岁。冬奥筹办期间,足迹遍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福建等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为了把奥林匹克的种子播撒进更多青少年的心中,组织开展“走进百所高校”“走进百所中小学”“走进百所希望小学”“走进百所海外华文学校”系列宣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在内的450余所学校,辐射全球40个国家(地区)100余所海外华文学校、100余个侨团。
同时,创新双语宣讲模式,为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侨界代表和17国欧洲在华青年举办专场宣讲会,向世界讲好冬奥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创新传播方式,在北京市1.8万公交车辆、23条地铁线路、6000多台楼宇电视和城市大屏、全国“八纵八横”铁路近3000对动车组17万块显示屏、中国国航400多架飞机700余条航线上开展短视频云宣讲,云上直接受众超过1亿人次。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宣讲团亲笔题词:“感谢北京冬奥宣讲团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北京冬奥宣讲团在2021年底集体荣获北京榜样特别奖,在2022年4月荣获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完)
四川宜宾:构建产业集群 强化人才激励******
【地方动态】
科技日报讯 (刘泽治陈科)近日,四川省宜宾市已制定在宜创新创业十条措施,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重点招引扶持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对重点团队和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最高给予亿元以上的资助。
近年来,宜宾市紧扣“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推进需求,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创新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为构建千亿产业集群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宜宾市聚焦构建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和重点企业创新需求,精准引进处于行业前沿的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目前,已先后吸引152名院士专家,精准引进5名院士共建高能级研发创新平台,建立起由政府出资助、企业出课题、高校出人才、人才出成果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良好的招人育人政策和协同创新的机制平台,助推宜宾市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宜宾市38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特殊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市外各类高能级人才221人。在宜办学高校从2016年的2所增加到12所,在校大学生由2万人增加到9万人,新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产研院13家,建成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26个。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